Copyright©2011-2016 版权所有: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人民政府 地址: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拉卜楞镇浪格塘046号
投稿信箱:gnzdjg@126.com ICP备案:陇ICP备11000231号-1 网站标识码:6230270001
甘公网安备:62302702270003 技术维护单位:博达软件
| 时间:2025-11-19 作者: 点击数: |
|
|
|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冬季道路交通安全 事故防范工作的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汲取我县近期道路交通事故教训,坚决防范和化解冬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切实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聚焦冬季道路交通安全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强化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采取有力有效举措,统筹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快推动交通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全面提升道路安全防控能力,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道路交通环境保障。 二、工作目标 重点围绕“人、车、路、企、管”等关键要素,全面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各项预防措施。坚决实现“四个不发生”(即不发生较大及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不发生因执法不当或事故处置不力引发的重大负面舆情,不发生因管理原因导致的长时间大范围交通拥堵,不发生交通执法人员伤亡事件),切实做到“三个下降”(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同比下降,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交通事故受伤人数同比下降),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统筹协调、协同联动,扎实推进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有效扭转冬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被动局面,有力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和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三、组织领导 成立县冬季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预防工作专班,由县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县道专委主任闹在为组长,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马胜龙、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康红德、县公安局政委旦正才让、县公安局副局长(县道专委副主任)喇潭临为副组长,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县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于县公安局,由喇潭临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大队长南吉多杰为专职联络员,负责日常组织协调、信息汇总、督导检查等工作。 四、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强化源头风险防范,堵塞管理漏洞。对“两客一危一货一面”等重点驾驶人开展全覆盖排查,建立隐患台账,限期清零逾期未审验、未换证、满分未学习等突出问题;常态化推进“回炉”教育,持续提升驾驶员安全意识,深入推进“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依法严查不系安全带、不戴安全头盔等违法行为;充分运用缉查布控系统等技术手段,严厉打击“两客一危”车辆、重型货车、面包车等存在的检验逾期、报废车上路、非法改装等行为;加强电动自行车、低速电动车销售及改装环节监管,督促快递、外卖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联合督导检查,聚焦客货运站场、砂石料场、商砼企业、旅游景区等重点场所,严查超载、非法改装、未落实出场前安全检查等行为,压紧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 (二)保持严管高压态势,严查重点违法。立足冬季交通运行特点和事故规律,优化工作部署,强化“一早一晚”、午夜凌晨等重点时段的管控,以及国省道、农村公路、县城主干道等重点路段管控;全面落实“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工作要求,深化“交所合一”机制运行;以国省道为主战场,严查“三超一疲劳”、强超强会、逆向行驶、货车违法载人等易肇事致祸违法行为;严查酒驾醉驾、闯红灯、驾乘人员不系安全带等行为;严管面包车超员、农用车违法载人、无证驾驶等突出交通违法问题;充分发挥超限检测站职能作用,加大流动巡查力度,依法从严查处“百吨王”等严重超限超载违法行为;强化对货车非法改装、“大吨小标”等问题的源头治理和执法检查。(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 (三)全面治理道路隐患,提升基础安全。建立健全道路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机制,重点排查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穿村过镇、平交路口等高风险路段,以及冰雪凝冻易发区域,对排查发现的问题逐一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和时限,确保闭环管理、限期整改到位;加快推进事故多发路段、隐患点段及“千村万路”整体治理工程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国道568线州级督办的2处隐患路段整治任务(曲奥小学路段、麻当8·19事故路段),统筹做好资金保障工作;严格控制国道沿线平交出入口数量,科学规划停车设施布局,对非必要出入口实施封闭管理并加装隔离护栏;加强对客货运企业、旅游客运、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推动企业健全动态监管机制,规范安全管理行为;针对冬季施工路段,切实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执行交通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区域通行安全。(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应急管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财政局、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 (四)压实乡镇属地责任,夯实农村基础。进一步完善“主体在县、管理在乡、延伸到村”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承担本辖区农牧村道路交通安全日常管理工作,明确分管交通安全工作的副乡镇长,按照高风险乡镇不少于3人、中风险乡镇不少于2人、低风险乡镇不少于1人的标准配备专职交通安全员;深入推进“一站两员”(劝导站、交通安全管理员、交通安全劝导员)实体化运行,劝导站在重要节假日、早晚出行高峰、学生上下学、红白喜事、民俗活动、恶劣天气、重大安保任务、务工务农集中出行等重点时段,常态化开展交通安全劝导工作;定期维护劝导站监控设备,保障视频系统正常运行。(责任单位: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 (五)深化安全宣传警示,营造浓厚氛围。创新传播形式与载体,依托融媒体平台及时发布交通安全提示信息,加大典型事故案例曝光力度,多维度开展警示教育,持续扩大宣传覆盖面和信息触达率;充分运用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运营商平台,面向重点人群及车辆实施精准化推送,严格落实“两公布一提示”制度,依法公开危险路段信息,科学引导群众合理安排行程;积极推进交通安全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建设村级交通安全宣传阵地,系统完善“一栏一牌一喇叭”宣传教育体系,通过村组微信群等渠道定期推送安全警示内容,切实筑牢基层交通安全防线;深入贯彻落实校园交通安全行动计划,将交通安全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环节,依托线上线下多种平台组织开展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广大师生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融媒体中心、县教育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 (六)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提升应急效能。健全气象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细化“一路多方”应急处置预案,明确部门职责分工与响应流程;依据天气变化动态启动相应等级应急响应,确保预案快速精准落地;强化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提前在重点路段和区域配备融雪剂、防滑链、除冰设备等物资,定期开展检查维护,做到物资充足、性能完好;在重点路段和区域除前置应急力量外,同步设置清晰醒目、规范统一的应急标识与引导指示牌,有效引导车辆行人安全通行,最大限度预防冰雪天气引发的交通事故与交通拥堵;组织跨部门联合应急演练,聚焦冰雪天气下交通事故处置、道路阻断应对等关键场景,全面检验部门协同联动效能与预案执行成效,针对演练暴露的短板弱项,及时修订完善预案,持续增强极端天气应对能力。(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气象局、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 (七)提升科技应用水平,赋能精准防控。深化“情指行”一体化机制应用,依托交管大数据平台,强化情报研判、指挥调度与精准执法联动,实时监测警情、车流、人流动态数据,科学划分巡控网格和布点位置,为一线警务提供有力数据支撑,确保勤务部署精准高效;通过缉查布控系统精准识别重点违法车辆,综合运用警用无人机等智能装备,对国省道、复杂路段及重点景区实施空中巡航、应急搜救追踪与交通疏导作业,全面提升路面管控效能;全面排查国省道监控卡口及视频取证设备运行状况,及时修复故障问题,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持续推进“智慧交管”项目建设,不断完善交通安全防控体系,显著提升科技化、智能化防控水平,坚决遏制易致祸违法行为发生。(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落实,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冬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决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层层压实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县级工作专班要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建立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定期组织会商研判,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责任单位要坚持主动作为、密切协作,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行动同步,坚决防止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现象发生。 (二)坚持问题导向,确保隐患整治闭环管理。对排查发现的各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要建立台账清单,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动态销号清零,明确整改时限、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做到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问题未解决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对短期内难以彻底整治的重大风险点,必须采取临时防护措施,设置醒目警示标志,安排专人值守巡查,严防事故发生;对已整改完成的隐患点段,要组织开展“回头看”检查,强化复查复验,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切实巩固工作成效。 (三)加强督导检查,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县道专委要 不定期开展明查暗访,重点督查组织领导是否有力、防范措施是否到位、隐患是否动态清零、宣传教育是否深入、应急准备是否充分等;对工作推进滞后、问题突出的乡镇和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约谈主要负责人;对因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导致发生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