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2011-2016 版权所有: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人民政府 地址: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拉卜楞镇浪格塘046号
投稿信箱:gnzdjg@126.com ICP备案:陇ICP备11000231号-1 网站标识码:6230270001
甘公网安备:62302702270003 技术维护单位:博达软件
时间:2025-08-30 作者: 点击数: |
|
八月的北京,暑气渐消,秋意初萌。 8月14日至20日,来自夏河县、合作市等四个中国海油定点帮扶县市的43名师生,踏上了为期7天的“走进海油,逐梦中国”夏令营旅程。这场由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研学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每一个环节,让高原少年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殷切嘱托,以“志智双扶”夯实乡村人才振兴根基。
红色铸魂:在历史长河中厚植家国情怀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8月16日凌晨5时27分,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伴着朝阳冉冉升起。 这场凌晨启程的观礼,是中国海油为孩子们准备的第一节“行走的思政课”。细雨中,中海实业的工作人员提前备好雨衣、鞋套,43名师生在观礼台前排见证国旗升起,不少孩子自发跟着旋律哼唱国歌。 红色足迹遍布京华。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泛黄的手稿、锈蚀的枪炮、复原的革命场景,让孩子们读懂了“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百年征程;在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断壁残垣前,讲解员讲述的“万园之园”兴衰史,让孩子们红了眼眶。红色基因如春雨般浸润心灵,恰如夏令营手册扉页所写:“行走的每一步,都是与历史的对话;看见的每一眼,都在筑牢信仰的基石。”
科技启智:在创新浪潮中点燃奋斗梦想 8月17日,来自高原的学生们在天津之行中,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大国重器”的力量与温度。在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展览馆内,从早期勘探使用的麻绳铁锚到如今先进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模型,孩子们在光影交错间深入了解了中国海油“能源报国”的使命与担当。夏河县的一名学生在笔记本上写道:“海油人能在深海‘种’出石油,我们也能在高原‘种’出梦想。”这一刻,科技的种子正在更多年轻人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山海情谊:在团结共生中写下民族希望 在“海油印记,共绘深蓝”活动中,孩子们共同执笔,将布达拉宫、海上钻井平台绘入同一画卷。“老师说,这幅画正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夏河县的一名学生指着画布上交融的色彩,眼中闪着光。来自四县市的师生们深情献上洁白的哈达,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场欢聚中交融。 逐梦远航: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大地 8月19日,本次“走进海油,逐梦中华”夏令营圆满落下帷幕。返程前,来自夏河县的一名学生表示:“我要把这些故事讲给家乡的小伙伴们听,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很大,努力就能走出去。”返程的大巴车上,学生们把“海油蓝”营服叠好放进背包,包里还装着海油文创学习套装、科技馆纪念徽章以及一张夏令营全体人员的大合影。
夏河县教育局带队干部杨得祥临走时激动地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说到:“感谢中海油集团长期以来对夏河县民族教育事业的投入与支持。感谢本次夏令营的组织单位中海实业,这是对藏区孩子们的大爱之举,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真实写照。感谢你们帮孩子们圆了北京梦,你们的热情、敬业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们深受感动。” 这场跨越千里的旅程,让43颗年轻的心与家国、与时代紧紧相连。中国海油通过“走出去”与“带回来”的双向互动,将外部帮扶转化为内生动力。正如海油集团公司乡村振兴办负责人所言:“我们不仅要帮孩子们‘开眼界’,更要帮他们‘立志向’,这才是人才振兴的根本。” 通讯员:中国海油 (吕雪龙 靖丽萍) 相关链接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