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访谈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在线访谈 > 正文

决胜攻坚战 阔步奔小康 ——专访夏河县人民政府县长 张志红

发布时间:2021-02-19 08:21:59来源: 办公室点击:[]

11月21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最后8个未脱贫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甘肃全省75个贫困县已全部摘帽退出。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更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讲的是政治、干的是民生、体现的是大局、反映的是党性。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作为全国全省典型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紧抓住国家倾斜支持“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历史机遇,立足州情实际,以环境革命为引领,以和谐稳定为基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州8县市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摘帽,甘南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甘南特色的脱贫之路,赢得了全国脱贫攻坚普查群众满意度为100%、位居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2019年,累计投资156亿元,惠及10.9万户48.9万农牧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被党中央、国务院作为甘肃省改革开放40周年唯一成功典型在全国宣传。甘南州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满意度、群众对政法部门的满意度均居全省第一。世界旅游联盟发布的2018--2020年100个“旅游减贫案例”中甘南州共有三个,是甘肃省唯一入选的市州,也在全国首屈一指。

正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州委书记俞成辉所说:“时间是最伟大的舵手,它既能以亘古不变的永恒让大地万物生生不息,又能让时空不断的定格在某些片断让岁月流光溢彩。”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时代和历史的见证者、亲历者、践行者和参与者,特别是州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和全州各级各部门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中殚精竭虑、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夺取了脱贫攻坚战役的伟大胜利。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的重大历史时刻,让我们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化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积极创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打响新时代“五无甘南“靓丽品牌,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南。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和新奋斗的起点。从今天起,本台推出大型访谈类栏目“回眸与展望——一把手谈扶贫”,重点邀请全州各县市党政一把手谈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谋划“十四五”规划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和举措。

今天推出第六期 决胜攻坚战 阔步奔小康 ——专访夏河县人民政府县长 张志红

夏河县,因境内大夏河而得名,这里有青藏第一关、甘南第一村;有广袤的桑科草原,有世界藏学府,中国拉卜楞,也是夏河丹尼索瓦人发现地。2013年以来,夏河县从“攻坚、巩固、提升、兜底、整改”等五大方面强力推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小康和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那么退出贫困县序列之后,夏河县还有那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甘南州旅游发展的龙头形象,夏河在探索旅游新业态的生成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为下一步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制定了怎样的规划和部署?今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夏河,对话夏河县人民政府县长张志红。

甘南电视台记者 彭程:张县长您好!夏河县从2013年贫困人口1.7万多人到2020年2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实现了整县脱贫。那么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主要做了哪些重要工作?有哪些特色亮点?

夏河县人民政府县长 张志红:我们夏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全县辖8镇5乡1个办事处,总人口9.06万人,2014年至2020年,动态调整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909户19465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2020年脱贫27户117人),2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整县实现脱贫摘帽。

近年来,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将工作重心向脱贫攻坚倾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摆在全县工作的重要位置,在不同层次会议上坚持常态化学习、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保证各个阶段各项工作部署及时、落实到位。创新完善工作思路,探索形成了“三促三保”、“进村入户干部工作十大要领”等一系列思路举措,制定了《夏河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夏河县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实施方案》等措施办法,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持续抓好责任落实,党政主要领导既在面上安排部署又在点上督促指导,每月至少安排五天时间进村入户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党政班子成员定期到联系乡镇督促指导,各级领导干部围绕脱贫攻坚开展的学习调研、部署督查,次数最多、范围最广、力度最大,形成了“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县直部门专门抓、乡村两级直接抓、驻村帮扶工作队包村包户协助抓”的工作格局。

二是坚持将工作举措向脱贫攻坚倾斜。产业发展方面,探索形成了“以畜牧业为基础、旅游业为主导、特色种植业为辅助、光伏发电为补充、劳务输出为增收门路”的思路,2016—2020年累计投入9.89亿元开展牛羊养殖、暖棚建设、农机具购置、农牧家乐扶持、光伏扶贫、合作社扶持等产业发展项目,占总资金量的65.9%,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户类项目已达到全覆盖,户均产业发展到户资金量达5万元。实现了稳定增收,贫困群众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达到67%。易地搬迁方面,累计下达投资1.77亿元实施846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落实产业扶持资金2582.6万元带动391户1849名建档立卡搬迁群众稳定增收,已累计落实分红资金144万元,户均增收5053元,人均增收1081元。生态扶贫方面,聘用1183名生态护林员,年落实报酬946.4万元。投入资金1785万元开展天保、公益林管护、生态效益补偿等项目,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240户,户均受益2200元。教育扶贫方面,劝返1330名失辍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55%。兜底保障方面,全县共有兜底保障对象988户1666人,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57亿元。为因病、因灾、因学等1418户4887人困难群众发放各类临时救助资金3717.21万元。就业扶贫方面,强化资金投入,落实奖补资金643.89万元,开展各类就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38万人;注重公益性岗位开发,今年共开发645名,目前全县各类公益性岗位就业人数达到3765人。组织输转劳动力3.7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69亿元。健康扶贫方面,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5个村卫生室人员和设施均达到分类建设标准。持续稳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县级医疗机构诊疗病种达到250种以上,乡级平均达到50种以上。家庭医生签约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覆盖。资产收益扶贫方面,深化“三变”改革,投入资金5762万元,带动贫困户1219户,实现分红634.4万元;投资731万元实施“一社带多”项目37个,引导发展“五小”产业29家。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建成并网,累计发电2193万千万时,实现直接收入675万元,27个贫困村1371户贫困户受益。

三是坚持将各类资金向脱贫攻坚倾斜。近五年来,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52亿元,重点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弥补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不足。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和县级配套力度,累计整合资金9亿元,县级配套资金4654万元。积极争取对口帮扶及东西部协作,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65亿元。用于贫困村和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方面。同时撬动银行信贷资金,累计为全县1354户建档立卡户发放无息贷款8324万元,有效缓解了建档立卡群众产业发展资金需求问题。

四是坚持将工作力量向脱贫攻坚倾斜。驻村帮扶持续增强,选派精干力量组建脱贫攻坚工作队,省州县下派驻村帮扶队员定点帮扶贫困户,实现了帮扶单位行政村全覆盖、帮扶干部贫困户全覆盖。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发现和使用干部,持续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提任基层优秀年轻干部。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深入推进结对共建活动,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进一步增强了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作风整治成效明显,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大幅精简会议文件,有效整合规范督查检查,进一步减轻了基层负担。问题整改坚决彻底,各级各类督查反馈问题6大类173个均已整改到位,对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的问题,建立了常态化管理、长期坚持的制度措施,适时督促跟进,确保了问题不反弹、整改见实效。

我们工作中的特色亮点有:

一是探索推广娟姗牛高效繁育技术。投资4996万元开展了高原奶牛(娟犏雌牛)高效繁育及藏羊本品种选育项目,培育的娟姗犏雌牛鲜奶品质与传统犏雌牛相当,产量提升接近3倍,有效缓解了草场压力、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加了群众收入,实现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二是制定出台牛羊出栏专项补助政策。按照贫困户牦牛每头280元、藏羊每只70元,一般户牦牛每头200元、藏羊每只50元的标准确定了出栏补贴,实施差异化补助,有效缓解了群众增收与草畜平衡间的矛盾,也解决了群众出售难和企业收购难问题。

三是创新设立县级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在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基础上,筹资433万元设置了县级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将建档立卡户中的大学生和非建档立卡户中2名大学生其中1人列入救助范围,按照每生5000元的标准发放助学金和生活补助金,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资助体系,切实解决了大中专学生因学致贫问题。

四是全力延长畜牧产业发展链条。加大知名企业引进和本土企业培育力度,逐步健全完善产业条块。目前,县域内已建成安多绿色食品、雪顿牦牛乳业、达哇央宗有机肥料、雪域藏毯商贸等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对牦牛藏羊肉、奶、毛、粪分类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初步实现了畜牧加工全产业链和龙头企业“各负其责、专攻所长”的营销模式,有效延长了畜牧产业链条,提升了传统养殖业产业价值。

五是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充分考虑当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和群众专业技能不足的实际,采取集中联建、托管运营的方式,在甘加镇西科村提供185.8亩草场建设光伏扶贫电站2批次,电站总投资6042.65万元,装机容量达8.328兆瓦。在建设过程中,通过拉大桩距、抬高组件等方式确保地面植被正常采光,保证正常畜牧生产需求,有效提升了草场综合利用价值,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截至目前,已累计发电2193万千瓦时,产生发电收益675万元,并通过公益性岗位带动1371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654元。

六是探索形成系列脱贫攻坚思路举措。结合县情实际,探索形成了“三促三保”基本措施(改善基础条件促脱贫、发展特色产业促脱贫、保护生态环境促脱贫,落实民生政策保脱贫、加大资金投入保脱贫、维护社会稳定保脱贫),总结了“进村入户干部工作十大要领”(调查了解、掌握情况,学习政策、增强本领,入户交流、深化认识,分析研究、寻找对策,培育产业、增加收入,协调配合、落实政策,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加强组织、规范工作,深入宣传、增强动力,总结完善、形成思路),提出并落实“三三十”工作举措和“一户一策”计划,(开好“三个会”:一是由乡镇党政一把手主持,包乡县级领导出席并讲解的乡级脱贫攻坚大会;二是由村党支部组织,包村乡镇领导和帮扶干部、村组干部、片区长、网格长、联户长参加的村级脱贫攻坚大会;三是由包村领导主持,村组干部、各级帮扶干部、群众代表、特殊户户主参加的脱贫攻坚大会,讲清“三件事”:讲清脱贫标准,讲清受益政策,讲清政策走向,检查“十个有没有”:查有没有漏评错退,查有没有三保障未达标,查有没有收入不达标,查有没有政策知晓盲点死角,查有没有易地搬迁不达标,查有没有“一户一策”落实不到位,查有没有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查有没有对中央、省州巡视巡察和县上自查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查有没有上访户、意见户,查有没有资料不完善),制定了县级干部驻乡工作“四必须”(各包乡县级领导必须驻乡开展工作,每次时间不少于一周;必须进村入户开展工作,贫困户入户面达到100%,其他入户面不低于10%,同时深入学校、寺院、卫生院检查指导工作;必须亲自与群众座谈交流,入户对接完善帮扶户“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把自己帮扶户的“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做成全乡样板;必须全面审查乡村“一户一策”表格填写情况,审查率不低于全乡的30%)。同时提出“三个三”的工作要求(坚持三个原则:入户见人、深入交流,家长作主、人人见面,各方认同、口径一致;抓住三个关键:吃透户情状况、找准致贫原因、定实帮扶措施;注意三个问题:各类数据的一致性、各种情况的真实性、各个方面的逻辑性),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甘南电视台记者 彭程:实现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夏河县全县的人居环境、乡村面貌、群众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如期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那么在下一步工作中,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夏河县人民政府县长 张志红:经过多年的扶持与发展,全县贫困人口人均收入逐年提高,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提升,贫困村村容村貌持续改善,为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提供了坚实基础。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不足:一是教育质量不高。我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群众对教育的整体重视程度不够,即使进行高学历深造,多半只会选择报考民族类院校,毕业后就业渠道狭窄,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二是专业人才匮乏。由于我县属高海拔地区,基础条件薄弱、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引才难、留才难问题突出,特别是农牧、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三是产业层次较低。我县是全省牛羊产业大县,全州文化旅游强县,但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转型升级跟不上市场发展需要,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优质资源没有发挥出与之相应的功效,带贫致富的功能与后劲不足。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州委各项决策部署,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工作重点,保持攻坚态势,持续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等工作,持续加大帮扶力度,积极拓宽增收渠道,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农村、农业整体发展问题,不断加快农牧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甘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彭程:夏河在多个点上的精准聚焦和持续发力使新的旅游业态不断生成,为全州旅游业的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孕育了新的卖点,扩大了新的影响。那么作为全州旅游业龙头形象,夏河怎样规划下一步的文化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

夏河县人民政府县长 张志红:文化旅游方面,我们将始终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实现质量效益同步攀升。一是完善旅游发展思路,构建全域旅游格局。按照“围绕一个核心(拉卜楞寺)、打造六大景区(桑科草原景区、八角城景区、达尔宗湖景区、熊猫沟景区、土门关景区、阿木去乎景区)、拉开一条长线(土门关——科才)、覆盖十个乡镇(拉卜楞镇、桑科镇、甘加镇、达麦乡、王格尔塘镇、曲奥乡、阿木去乎镇、扎油乡、博拉镇、科才镇)、串起十个名村(麻莲滩村、桑科新村、八角城村、当应道村、旦岗村、香告村、黑力宁巴村、文曲村、罗吾滩村、科才村)、美化一带一廊(沿河沿路特色旅游风情线、沿河沿路绿化美化长廊)、建设三大基地(阿木去乎、博拉、桑科三个油菜花观赏基地)、编排一台大戏(金顶梵音拉卜楞)、提升建造两城(县城和机场路沿线帐篷城)、配套五大设施(旅游厕所、观景台、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标识标牌)”的旅游发展思路,在加快推进拉卜楞寺、熊猫沟等重点景区提升改造,进一步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设施布局的基础上,加大星级酒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引进落地力度,统筹做好甘加八角古城、白石崖地质公园、“夏河丹尼索瓦人”遗址等景区景点开发工作,继续推进旅游业全要素建设,促进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二是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着力实现带贫增收。深入实施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在已建成黑力宁巴村、安果村、香告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精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着力打造桑科小镇、西科小镇、晓河沟等一批新的乡村旅游标杆。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甘加生态露营地占地面积约100亩,总投资897万元,是中国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帮扶项目。营地位于甘加秘境核心景区,是夏河拉卜楞高原半程马拉松赛永久驻地,距离县城35公里,周边有八角古城、苯教古刹作海寺、白石崖寺、白石崖溶洞、达里加翠湖等著名景点。在项目建设伊始,我们本着“设计一流、选址一流、建设一流、用料一流”的原则,高标准建成了集宿营区、运动场、篝火广场、户外水吧、餐厅、停车场等为一体的高原生态露营地,营地可同时接纳70余人就餐住宿。目前,营地采取政府监管、第三方经营的模式运行,自8月底试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000余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00余万元。特别是今年9月份,营地被东方卫视《极限挑战》栏目组“三区三州公益季”活动确定为外景拍摄地,进一步提升了营地知名度。今后,运营方每年还将拿出50万元扶持当地农牧村集体经济发展。该项目的建设,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思路和新型模式,突破了多年来我县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形式雷同、服务单一以及“留不住游客、留不住消费”等瓶颈问题。今后,我们将以此为典型,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三是促进文旅体融合发展,切实提升品牌效应。按照“易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促进旅游与其他行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挖掘适应布场需求的文化旅游线路,积极开发互动性、参与性较强的体育旅游项目,高标准打造藏医药等康体旅游产品,持续创新文旅体发展载体。重点抓好拉卜楞香浪节、则柔大赛、高原马拉松赛等民俗活动和文体赛事,实现以节促游、以节提位、以节造势的良好效应,不断提高我县旅游产业影响力和吸引力。

乡村振兴方面,我们将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开启城乡发展新征程。一是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从机制入手,做好政策衔接;从产业入手,做好发展衔接;从治理入手,做好服务衔接,做到“两手抓、两促进”。健全完善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监测机制,加大对脱贫监测户、边缘易致贫户监测扶持力度,继续落实好扶贫各项政策,积极拓宽增收渠道,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二是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以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创新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持续加大乡村发展投入力度。继续实施农牧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从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完善、人居环境整治等多个方面夯实乡村发展基础,推动乡村整体发展。

三是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持续加大乡村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建设力度,不断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强化民间文化保护和发展,鼓励培育文化能人、民间艺人。大力支持民俗文化发展,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全力推进乡风建设与乡村旅游和富民产业培育整体进步。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推进移风易俗、消除陈规陋习,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