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河要闻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动态 > 夏河要闻 > 正文

【一把手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杨振林:夯实“五大基础” 厚植发展根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4-06-08 22:11:42来源: 办公室点击:[]

中共甘南州委常委、夏河县委书记

杨振林

夏河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有藏、汉、回等18个民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频繁,素有“青藏之窗·安多之魂”“中国拉卜楞·世界藏学府”的美誉。2021年1月,夏河县成功创建为全国第八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21年12月,县第十六次党代会再次提出先行先试争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着力引导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一、把牢正确方向,夯实创建工作政治基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干部培训、政治巡察和政绩考核等环节,建立民族工作定期督查、重大问题请示报告、重点任务跟踪检查制度,推动“两个摆在”“两个纳入”要求落到实处。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融入民族工作全过程,始终做到想任何问题、作任何决策、干任何工作都能紧紧围绕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着力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二、提升发展质效,厚植创建工作物质基础。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民族政策,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不断在教育、社保、医保、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促进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制定多渠道就业支持政策,持续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加大对弱势群体关心关爱力度,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各项保险覆盖面,逐步补齐各类民生短板弱项,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州委安排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兰合、西成铁路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文旅融合活力绽放,“牛羊乳草药菌”六大高原特色产业壮大提升,农牧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持续优化,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强化宣传教育,打牢创建工作思想基础。顺应中华民族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持续加强“四史”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增进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中小学办学治校育人全过程,培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加快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使用。持续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在企业、“两新”组织和寺庙学习制度中列入相关内容,把民族理论相关知识列入各级学习计划,建立常态化学习宣传教育机制,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创新宣传载体与方式,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推广宣传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多种形式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四、完善服务管理,稳固创建工作社会基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创建工作作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立足县情实际,着眼区域社会基础,持续推进“大夏河沿岸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阿木去乎片区民族团结进步巩固提升区”创建行动,丰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馆布展内容,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主题街区、主题广场等一批爱国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基地。促进县域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完善各民族人口流动服务管理体系。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村规民约,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持续推动县域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

五、创新社会治理,构筑创建工作法治基础。依托“8+”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群众工作全覆盖、爱心甘肃帮扶行动,将民族事务依法治理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着力提高民族事务法治化水平。加强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帮助群众深入了解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引导群众自觉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传播者、捍卫者。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加强法治社会建设,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个案事件,坚决打击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的违法犯罪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不断提升全县人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加快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共识。

来源:甘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