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河要闻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动态 > 夏河要闻 > 正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小敏一行在夏河开展科学研究和考察活动

发布时间:2024-06-05 09:16:59来源: 办公室点击:[]

6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小敏一行在夏河开展科学研究和考察活动,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海强,副县长王定玺及甘加镇主要负责人陪同考察。

方小敏一行实地查看了甘加镇白石崖溶洞“丹尼索瓦人”古人类遗址,并详细了解了考古发掘相关进度。

杨海强对方小敏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夏河是距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县域境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景点众多,交通便利,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先后被授予美丽中国·特色旅游度假目的地、“中国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中国拉卜楞·世界藏学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随着白石崖溶洞“丹尼索瓦人”古人类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为探索史前人类在青藏高原活动研究提供更多实证支撑。希望方小敏一行能够结合工作所能、夏河所需,多提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夏河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发展。

方小敏表示,夏河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良好,文旅资源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要继续充分挖掘人文历史、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擦亮“中国拉卜楞·世界藏学府”靓丽文化品牌。同时,要发掘好、保护好、研究好白石崖溶洞“丹尼索瓦人”这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争取早日取得重大新发现新成果。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夏河县甘加镇一位僧人发现了一块化石,几经周折交于中科院和兰州大学,由于当时研究条件有限,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2016年以来,陈发虎院士和张东菊副教授带领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考古队对白石崖溶洞及甘加盆地周边进行考察研究。直到2018年考古队对白石崖溶洞进行考古勘探,对白石崖溶洞的碳酸盐结核与该化石碳酸盐结核进行分析对比后成分一致,将该化石判定为16万年前人类下颌骨化石。

记者:卓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