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夏河 > 历史沿革 > 正文

人口情况

发布时间:2024-02-01 10:46:49来源: 办公室点击:[]



夏河县基本情况简介      

 

夏河县地处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总面积62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万亩,森林面积233.3万亩,草场面积753.9万亩,海拔在2200—4400米之间。气候属寒冷湿润型,年平均气温2.6℃,降水量516㎜,全年日照时间为2296小时。大夏河年均流量9.84立方米/秒。流域面积4675平方千米。  

全县共辖8镇5乡1个办事处,65个行政村、4个城镇社区,427个村民小组。截止2019年底,全县总人口9.03万人,其中藏族人口7.2万人,79.7%,农牧村人口7.26万人,占80.4%,有藏、汉、回等18个民族。2019年全县预计完成GDP18.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8.01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1.68亿元、本级财政收入0.77亿元、财政支出24.27亿元、工业增加值1.9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26541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8376元。全县总财力7.3亿元,人均可用财力12.55万元,全县一、二、三产比例为34:10.3:55.7  

夏河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2013年底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35户17121人,建档立卡贫困村27个,省级深度贫困村4个,贫困发生率为24.81%。2014年至2019年累计减贫1905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超过24个百分点。截至2019年底,全县剩余贫困人口27114人,贫困发生率为0.16%。  

夏河是甘肃省重点牧业县和牛羊产业大县,畜牧基础产业优势明显。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调结构、减数量,保特色、优品种,提质量、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畜牧稳县”战略,人畜分离、舍饲养殖全面落实,娟姗牛冻精人工授配母牦牛养殖繁育技术趋于成熟,成为全州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典型范例。安多、雪顿等大型龙头企业落地运营,畜产品加工技术纯熟、品牌享誉全国,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2019年底各类牲畜存栏85.7个羊单位,肉、奶产量分别达1.4吨、0.85万吨,预计完成畜牧业增加值5.7亿元。  

夏河是全州文化旅游强县,文化旅游主导产业资源十分丰富。县内有7大景区51处景点,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佛教文化独特,民俗风情浓郁,有藏传佛教寺庙25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庙之一的拉卜楞寺就座落在县城西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还有辽阔的桑科草原、保存完好的汉代古城遗址“八角城”、神秘的白石崖溶洞、秀美的达尔宗圣湖、奇险的大夏河森林峡谷等自然风光和瞻佛节、插箭节、香浪节、娘奶节等民俗活动,开发前景极为广阔。打造了一批旅游专业村、示范村和星级农家乐、藏家乐,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2019年全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和14.2%。  

特色种植业是夏河县的辅助产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藏医藏药影响巨大,藏中药材分布广泛、品种繁多,25座藏传佛教寺庙都有传统藏医人才和制药技术,成熟应用于临床的藏药有洁白丸、八味沉香散、九味石灰华散等300多种,还自主研制出了痔疮散、乙肝宁等新药,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了广阔前景。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省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州委各项决策部署,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按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11355”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牢牢抓住教育文化这个根本,坚决守住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三条底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文教兴县、旅游活县、畜牧稳县、依法治县五大战略,奋力推进绿色夏河、文化夏河、魅力夏河、和谐夏河、幸福夏河建设),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特别是在产业发展方面开创了新局面、实现了新进步,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展现了新作为、取得了新提升,保持了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